地理、地利、地緣 - 不是同一件事
上文提到, 假如1521年的《屯門海戰》一役不是葡國人戰敗退守澳門, 香港可能早三百年就「開埠」。這個當然只是其中一種「歷史中沒有的如果」, 很難判斷後事會如何發展。而事實亦有點「事後孔明」的味道… 既然澳門早就接通全球貿易網絡, 為甚麼澳門又沒有演變成世界金融和貿易中心?
畢竟澳門和香港只是一水之隔, 都是位處珠江口、都有接通中國南大門廣州市的「地利」, 但澳門的「發展滯後」才又更能反映科學分析的重要。 廣州也早就是南中國的貿易樞紐,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廣州市「建城二千年」的紀念刊物來印證一下。當年在廣州逛街的時候, 也參觀過「南越王墓」, 當中的陪葬品就有西方傳入的琉璃杯和銀藥盒等等「西洋器物」。詳情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南越國史》, 這些包括了實地考古, 證據的歷史,總比文字正史來得豐富真確。
也又事後孔明一番吧: 地緣上港澳同屬世界貿易網絡的中國南大門接入點。但在「地埋」條件上, 港澳就大有差別。
老生常談的「水深港闊」是真的客觀條件。而英國人在尋找華南的「貿易站」設點時候, 也同樣注重這一點。這又和航海科技的改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古代船隻的重量較輕、而因此「食水」較淺,相對來說比較適合近岸航行, 也方便停泊各種港口。但到了後來, 隨著遠洋航行的實現, 船隻的吨位越來越重、體積越發加大、而食水越來越深。因此只能停泊深水的港口。大家只要留意一下, 澳門的港口, 長期被珠江的汙泥填滿, 雖然有內港可以作為防避風浪的地方, 但港口水淺的確不利大型遠洋船隻使用, 這個地理因素造成了後來澳門無法跟上世界貿易的需要。
與此同時, 除了科技的變化之外, 「地緣」的另一個角度大家又不能忽略, 就是「交易內容」的影響。
當初葡人向東開發航道的時候, 主旨是尋找歐洲所需要的「香料」。而當然那個只是統稱, 因為香料其實也有藥用和工業用途, 用現代一點的語言來表述, 那是「原材料」。因此葡人在印度到南洋一帶的擴張有其市場需求主導。但中國早就有自己的進口來源, 而葡人也沒有中國需要的東西來做交易。 中國出口的支付問題, 就變成了中葡的貿易的大難題, 葡人要四處張羅白銀來結算。其實這個問題, 對於日後的英國同樣適用, 否則就不會變成一個「用鴉片結算」的現象了。
相反, 大家又可以比較一下, 較為少談及的菲律賓國際貿易歷史: 前文已經有提及1571年西班人在馬尼拉設立定期的跨太平洋航線, 由南美洲運來白銀, 在菲律賓和中國人進行貿易, 換取絲綢、瓷器等等歐洲需求最大的商品。中國與菲律賓的貿易, 主要是由福建的月港(廈門對岸) 進行。當初是明顯違反明朝的「海禁」政策。在多次武力征剿仍無法禁止之下, 明朝政府終於明白到「對外貿易原來有利國家」放手解禁。同樣地, 西班牙方面可以用低成本的白銀(基本是搶略來的) 去換取稀缺的中國出口產品, 這個才是雙贏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而說來也搞笑, 東西兩邊本來不是有意做貿易的, 只是很意外地, 西班牙人抵達菲律賓而「發現」了中國商人! 而當時中國商人根本不知道西班人是甚麼來歷, 西班牙人也不需要直接跑去中國買貨了。最後雙方雞同鴨講之下, 西班人掏出了白銀來找數, 然後消息炸開了變成「發現銀礦」的浪潮席捲福建。而的確回顧《明史》的記述, 朝廷在1603年派出了官方使節去「呂宋」調查, 也不是查貿易而是去查銀礦的!
而隨後的發展, 就更加印證了「貿易進化論」的觀點: 福建商人不止提供絲綢, 後來摸清楚西班牙人的口味之後, 居然開始生產成品, 包括絲綢服飾、絲襪、甚至皮革木材用品等等, 總之西班牙人只要有白銀, 想要甚麼就有甚麼! 而且福建開始建成了近乎工業革命一樣的歐洲商品生產基地、在菲律賓有「第三方物流」的倉儲兼加工基地。詳情可參考《1493, 殖民、貿易、物種, 哥倫布推動的新世界》
假如中國現在是「世界工廠」, 似乎三百年前已經事實上如是; 這點又比「假如香港早三百年開埠」又更加顛覆了大家的傳統歷史觀了。
與交易內容同步發展的「科技」也是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切源於西班人發現、並且學懂了駕馭「太平洋環流」, 於是很順利地實現了循環航線, 也順道把北太平洋航線的台灣和日本也都拉進了現代環球貿易的版圖上。 而西班牙人的提煉白銀技術又將南美的礦產資源發揮到最大的產出能力, 足以提供當代全球超過3/4的白銀, 而當中有一半是被中國市場吸納了過去。中國成功演變出「銀本位」制度也是全賴這一波突破。環球金融與貿易工業相結合…. 其實是否以明朝開始才對?
香港的世界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等等 (甚至四小龍時期的世界工廠) , 所有條件似乎真的早三百年就已經出現, 那麼香港又如何成為「後起之秀」甚至把其他對手都擠出了局的呢? 這個就要交由「道天地將法」的其他因素來進一步說明了。下回分解。
(1*) https://www.gz.gov.cn/zlgz/whgz/content/post_8214694.html
(2*) 南越國史, 張榮芳, 2008年, 廣東人民出版社
(3*) 明代漳州月港对外贸易考略, http://www.jxwhcmyxgs.com/1504/htm/20.html
(4*) Charles Mann, 2021, 衛城出版, 譯本
圖片來自Macau Memory
原富之邦 - 蕭少滔
(逢一)
上兩篇文章已提到, 不論是西式的現代銀行業務、抑或是中式的傳統金銀貿易業務, 在香港這個自由城市都可以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龍頭。而在地理、地緣甚至歷史機遇的條件各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