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避秦男女中的一員


於我自己而言,離開香港本來一直都不是選項。香港在上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經歷過兩波移民潮,自己在大學時代的同學,在那兩波移民潮中差不多走了一半,但自己一直都沒有想過要離開香港。到今天,成為了避秦男女的其中一員,確實是超越了多年想像的意料之外的事。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後,香港的前途底定,大家都半信半疑,不少人決定還是要買個保險,要移民海外。那一波移民潮持續了五年,大概走了12萬人。那時才剛剛畢業不多久,但已經有部份同屆的同學決定去海外從頭開始。也許他們也是不無道理的,當時才初出茅廬,重新開始的機會成本還不致太高。如果預料早晚都要離開香港,何不早一點?
但當時中國剛脫離了文化大革命的陰影,推行改革開放才不多久。在經濟改革及門戶開放政策之下,不少人都覺得這個國家還是值得讓人擁有一個期望的。於是大家都選擇相信,雖然也有疑慮,仍想像「一國兩制」這個試驗不無成功的可能。到了1988年左右,移民潮顯然是平靜下來了。
到1989年的「六四事件」發生,大部份香港人都在電視機面前看着事態的推展及悲劇的發生,帶來的震撼及恐懼也更廣泛更深刻,於是1990開始了另一波移民潮。
已經踏入中年,需要考慮的因素多了,但情況實在太難估計了,結果這一次有更多認識的人選擇離開香港,開始時還有點近乎恐慌性。那次也是持續了五年,期間超過30萬人離開了香港,人數是之前那一次的兩倍半。對於大部份仍然選擇留低的人來說,那一次又是另一個盼望戰勝經驗的例子。
到了這一次,再沒有什麼盼望的空間了,選擇只餘下接受沒有了一國兩制的新常態,還是不接受。對某些人而言,可能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因為個人自由與意志自由已經受到即時的威脅。今天的香港,面對的是一個超越了幾十年來最壞想像的處境。這顯然是短短三年之間就有20萬人來到英國的原因,自己也因此成為避秦男女的其中一員了。
圖片由作者提供
PREVIOUS ARTICLES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逢二)
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的 Doughty Street,由街頭至街尾,大部份都是很有英國特色的白色外牆或紅磚砌成的排屋,那些小平房大部份都有多年歷史。如果經過85號…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逢二)
除了最近這兩年,因為大家都能明白理由來了英國生活,我人生中絕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在香港渡過的。我童年適齡入學的時候,香港還未開始向全民提供免費教育,幸好教育機會已經比過往普及,加上父母重視…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逢二)
在香港的不少親戚及朋友,如果有學齡子女,最近幾年難免會思考過移民這個問題。當中有一些已經下定決心要離開香港,除了因為對香港這幾年受到的政治壓迫感到失望之外,更重要的考慮…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逢二)
最近又有另一所經營了30多年的幼稚園宣佈下學年停辦,原因就與半年前宣佈停辦的九龍塘幼稚園名校根德園所提供的理由一樣,說香港的「兒童跟家長移民成風」,加上出生率持續下跌,令很多學校都出現收生困難。」…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逢二)
上周談到,香港有一些媒體,經常配合特區政府的政治意圖來做一些新聞故事,專門誇大移民英國的辛酸。上次談到所謂的「香港人在英國面對嚴重的歧視」,根本就是作文。這一兩天,又有另一個所謂「敗走英國:回流原因逐樣數」…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未曾長期在英國生活過的人,對英國的認識自然難以全面,這其實是自然不過的事。只因曾經有過一段殖民地的管治歲月,令很多香港人覺得英國與香港的關係比較密切,也認為自己對英國社會有一定的理解…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以前來過英國幾次,冬天來過,夏天也來過。只是來旅遊,逗留的時間比較短。有一次正值盛夏,看到英國很多地方都是綠樹成蔭,郊野及村鎮是這樣,就連倫敦及其他大城市,綠化的比例都很高…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不知不覺,成為眾多避秦石男女的一員,來到英國生活已經超過20個月。2022年2月中之前,沒有想像過自己最終會離開香港,要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但終究都來英國了…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於我自己而言,離開香港本來一直都不是選項。香港在上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經歷過兩波移民潮,自己在大學時代的同學,在那兩波移民潮中差不多走了一半,但自己一直都沒有…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移民」從來都是一個不確定性很大,風險不少,成本也很高的人生選擇。有意移民的人,照理應該有一個較為長遠周詳的計劃及部署。但過去四年香港這一波移民潮的情況比較特殊,不少人…
眼前的英國 身後的香港 - 鍾劍華
(逢二)
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重視英語教育。這成為推動香港經濟在70年代得以起飛,更成為國際貿易及金融中心的其中一個基礎條件。狄更斯是英語文學世界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廣為香港人熟知,就算未讀過,對其部份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