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前要做的決定


移民有限期:加拿大讀書移民有、BNO移民都有,18歲以下的子女,才可以跟父母一同移民。原來上世紀40年代的美國,都有類似的限制,一直在開羅生活、讀書的薩依德,到高中被父親送去美國寄宿學校就讀,因為單是美國人的下一代是不能繼承美國籍,他一定要在18歲前去美國居住才可以。
薩依德從此一世在美國、在紐約生活。他母親的情況複雜,配偶並不會自動取得美國籍,一定要去美國居住一段時間才可以。在開羅生活,沒有美國籍也可以生活,只是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母親與很多巴勒斯坦難民一樣,一夕間變成無國籍人士,但因為他們一家有門路,一番轉折下,母親仍可以取得黎巴嫩護照,
內戰前,曾被法國託管的黎巴嫩曾被譽為中東的巴黎,也是杜拜崛起前中東的金融中心,當年甚至是香港人移民其中一個考慮的目的地。只是黎巴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爆發內戰後,整個國家就散了,黎巴嫩護照的地位急降,持該國護照入境有機會被視為恐怖分子而被海關諸多刁難,他母親從此去美國就比以前麻煩多了。
但他母親十分硬頸,怎樣也不願意移民美國,到臨終在美國治病時,身體虛弱至旅遊簽證逾期,最終要上法庭以人道理由,避過被遞解出境的情況。
有人千方百計想取得西方護照,亦有人因生活方式不同而不移民。無論如何,居於香港、有BNO、有小朋友未過18歲的父母,如果想仔女去英國讀大學交本地學費,又或英國將來設個落閘期限, 都需要考慮薩依德父親的問題,或許終有一天,大家都會在英國相見。
(完)
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
PREVIOUS ARTICLES
鄉關何處 - HY
(逢二)
看到關於復活節大批巿民外遊北上,香港百業蕭條的景象和討論。由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人北上消費幾近無停過,由北上尋歡、買冒牌貨,到現在吃喝玩樂,北上消費何曾嚴重影響本地經濟?…
鄉關何處 - HY
(逢二)
今年繼續有朋友加入移民行列,全都是幼兒的家庭,原本自己有個細圍家長谷,6個成員都是相識超過10年,有相同價值觀的朋友,又在差不多時間成為父母。這兩三年間,由全部在香港…
鄉關何處 - HY
最近DO DO姐的英文訪問,被人挑剔英文唔好,引起不少網上討論,甚至扯到性別爭議,說香港女性特別鍾意笑人家的英文,進一步就是延伸至到脫殖解殖的大政治,英文唔好是香港人自卑深處的痛點等等…
鄉關何處 - HY
今日香港,只要有條件,父母都會填滿子女的時間表,貴有貴上、平有平上,與其在家中百無聊賴,不如出去學點東西,至少當訓練群體社交。上英文堂當作是聘請老師講一小時英語,只要孩子不抗拒…
鄉關何處 - HY
以前就講中港矛盾,現在就多了英港矛盾。英國香港人與香港香港人,對事情的看法有不少差異,例如職人阿港的漫畫、及DSE考試是否受外國承認的爭議等,漫畫引起的爭議更令阿港不如歸去,實在可惜…
鄉關何處 - HY
移民有限期:加拿大讀書移民有、BNO移民都有,18歲以下的子女,才可以跟父母一同移民。原來上世紀40年代的美國,都有類似的限制,一直在開羅生活、讀書的薩依德,到高中被父親送去美國寄宿學校…
鄉關何處 - HY
如果薩依德 (Edward Said) 夠長壽活至今天,加沙的戰爭一定讓他痛不欲生。讀《鄉關何處》之中,就強烈感受到他帶有原罪式的悔疚,以致他積極參與巴勒斯坦建國運動、加入巴勒斯坦解放…
鄉關何處 - HY
本欄的欄目叫「鄉關何處」,「鄉關何處」來自唐代詩人崔灝的《黃鶴樓》尾二一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說的是詩人的鄉愁。如果你是讀書人,大概有印象「鄉關何處」也是書名…
鄉關何處 - HY
(逢二)
自從移民潮出現,探親友已取代觀光,成為香港人去英國的首要目的,同時也豐富了香港人去英國的旅遊經驗,除了觀光景點以外,亦有機會深入英國的住宅區,了解英國人的生活。非常鼓勵有意移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