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 「中立藍」家庭的原罪


如果薩依德 (Edward Said) 夠長壽活至今天,加沙的戰爭一定讓他痛不欲生。讀《鄉關何處》之中,就強烈感受到他帶有原罪式的悔疚,以致他積極參與巴勒斯坦建國運動、加入巴勒斯坦解放陣線旗下的流亡議會,出謀獻策。

薩依德誕生在巴勒斯坦一個富商之家,父親因為一戰時為美軍打過仗,因此成為美國公民。父親的家族在中東經營文具生意,代理歐美最新的文儀器材。一戰後,巴勒斯坦成為英殖託管之地,因為當地巿場小,薩依德的父親去埃及開羅拓展業務。

以今天教仔育兒的標準看,薩依德的父親是完全不合格哪一類,從來沒有花時間陪伴照顧孩子,有的只是罵、罵和罵,喪到一個點是每天早上檢查薩依德有沒有夢遺、有沒有自瀆。但薩依德不得不讚父親是商業奇才,非常認真做售後服務,令客人安心滿意,是中東的第一人。埃及政府用的打字機都是他們代理,他的公司是中東文儀用具的龍頭,他們在埃及過着高等人的生活,有司機、有家傭照顧,平常出入英國人會所,讀的是英國人學校,每逢暑假開車去黎巴嫩鄕郊避暑渡假。

然而薩依德無法理解是,他父親竟然是完全不關心政治。他們家族累積大量財富同時,巴勒斯坦風起雲湧,猶太移民不斷湧入、日益惡化的族群衝突、巴勒斯坦人武裝起義、英殖政府武力鎮壓……薩依德的父母可以隻字不題﹔甚至連以色列建國,巴勒斯坦人開始流亡,家族在巴勒斯坦的財產全都失去了,父親一樣沒有說甚麼話﹔童年、少年的薩依德對這些是一無所知。

用香港人的言語,薩依德的父親是典型的「中立搵錢藍」。唯一讓少年薩依德感受到大政治的,就是他的姑媽,當他們一家返回耶路撒冷,到猶太人經營的電影院看戲,她姑媽責難他們,為何不幫襯巴勒斯坦人開的電影院?經濟圈的現像,真是自古以來就存在了。

到以色列建國,姑媽一家都流亡至開羅。薩依德觀察姑媽出力幫助那些突然一無所有的巴勒斯坦難民在埃及生活,無論是法律上或是看醫生。

難得的是,他父親和姑媽倒沒有因政治問題決裂,令他們幾近決裂卻是家族生意營運的糾紛。

或許從頭到尾,薩依德的父親都不信任自己的同胞,早有美國籍的他把家鄕當成異國,才可以這麼冷漠。因果去了下一代,變成薩依德努力為家族贖原罪。(二)


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

 

PREVIOUS ARTICLES

Previous
Previous

民主是個好東西?(二)

Next
Next

品茶小知識和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