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人粵港跨境炒黃金(1947)


最近,大陸民眾熱衷買金,卻因為黃金託管機構倒閉,大批投資者無法取出托管的黃金,成為大陸金融脆弱的又一明證。從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凡是華人熱衷投資黃金(不是金飾),代表經濟真的出了問題。

 

例如1947年,眾所周知中國在抗戰之後民窮財盡,政府靠印鈔票去支付軍費及重建費用,加上共產黨大量印製偽鈔擾亂金融秩序,導致中國的通貨膨脹迅速飆升。當時中央政府已經下令民間不得私自買賣黃金,必須與中央銀行兌換,這個政策在一些香港商人看在眼裏,反而成為一個商機。當時的江蘇民報就報道了,香港商人如何借黃金圖利。他們與廣州蕭條的金業搭上關係,成為聯營金行,然後藉買賣金飾之名收取黃金。因為當時電報傳送香港的金價是每15分鐘一次,所以香港商人比廣州商人早一些知道最新金價,如果香港金價上升,就賣走香港黃金,但仍然以原價在廣州收金。反之如果香港金價下跌就在香港買金,然後以原價在廣州賣金,利用兩地差價套利。據說粵港政府當時對此相當頭痛,但是卻無計可施。因為廣州政府想執法,但主謀在香港,港英政府也認為此等商人走黃金管制灰色地帶但又不算走私。而且能夠實施此先人一步之辦法,一定是粵港兩地均有大金鋪作為後盾,故亦非大戶莫屬。

 

由此可見,香港從來是大陸財政政策封閉之時民眾的逃生管道。而在當下大陸民眾的黃金投資無法在場內得到安全保證,下一步會湧到哪裏去呢?相信大家看到上面的文字已經心裏有數。

 

 

圖片來自網上


PREVIOUS ARTICLES

Previous
Previous

我與紅歌的一段緣

Next
Next

英國的住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