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磚頭是共產黨最愛
Written By Khaki Tong
近日香港財政幹部宣布樓市「撤辣」,以挽救經濟。雖然說似病急亂投醫,平情而論,樓市從來是香港經濟晴雨表。
戰爭之後香港昇平,各地往來都以香港為交通樞紐,所以香港恢復的速度可說是太平洋沿岸各城市最佳。加上廣東在戰後年年天災,不少人為求生計搬到香港。雖然在光復初期缺乏正確統計,但是一般觀察,香港在1946年人口已由七十萬升至一百萬。可是香港的房屋在戰爭中毁壞數目不在少數,人口與房屋比例未能相等,自然形成屋荒現象。在戰前一個公寓租金需要港幣一百,租一個床位亦都要十圓八塊。而戰後呢?一個床位收二三十元是等閑之事。普通的一個公寓更加需要四五百圓,中環繁榮地點更不只於此。同時香港的房東受了上海廣州的風氣影響,除了要收取高額租金之外,尚要收取種種雜費,例如是頂手費。頂手費與經紀佣金相似,本來是盛行於廣州的,但不知什麼時候卻慢慢在香港流行起來,而且頂手費相較於其他雜費完全沒有標準,一任業主開價。根據當時報紙報道,一間商店舖位頂手費往往需三四千元;至於在般咸道那種高級住宅區,一層住宅就需要四五千圓的頂手費。後來因為港英政府干涉,頂手費之歪風稍歇。但是業主又換上了另一個稱為送禮金的名目繼續壓榨租客。
到了1948年,因為中華民國政府在戡亂戰爭中節節敗退,逃亡到香港的人更加多,房屋供應僧多粥少,租買的亂象政府就更難以插手了。但是在來香港的人群中有一批人買樓最易,除了是那些上海來的資本家,竟然就是共產黨的人。根據當時的紀錄,左派文人郭沫若,是出了名的左派樓王,在重慶上海都有置業, 1948年他剛到香港落腳,就花了一萬五千圓買了一個公寓;當時人們都相當疑惑,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支持者那來這麼多的錢?後來媒體調查後才發現,原來是郭沫若生財有道,在抗戰時期,政府派他到蘇聯考察,當時考察費用是美金三千。結果呢?原來蘇聯政府包攬了他的一切開銷。左派大文豪回國之後。並沒有將錢交回國家,而是袋袋平安,結果三千美元放在銀行收息也得到很可觀的回報。不知道這種發國難財的方式在今天會用什麼罪名處理呢?
圖片由作者提供
PREVIOUS ARTICLES
Featured
論盡省港澳 - 傅立言
(逢三)
光緒廿六年(1900)五月,因滿清愚昧對外宣戰,招致八國聯軍之禍,國本飄搖。時香港議政局議員何啓,乘機與興中會黨人陳少白計劃,欲藉香港總督卜力(Sir Henry A. Blake)之助,呼籲英政府給予支持…
論盡省港澳 - 傅立言
(逢三)
大陸饑荒期間,港人寄送食物到大陸以接濟內地饑荒中的親友,這是父輩們之集體回憶。但是,那些郵寄回鄉的食物從何而來?當然從大陸來。片中記述,1961年大饑荒期間,中共不顧人民死活,仍然出口大量食物賺外匯…
論盡省港澳 - 傅立言
(逢三)
最近,大陸民眾熱衷買金,卻因為黃金託管機構倒閉,大批投資者無法取出托管的黃金二成為大陸金融脆弱的又一明證。從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凡是華人熱衷投資黃金(不是金飾)代表經濟真的出了問題…
論盡省港澳 - 傅立言
(逢三)
去臺灣旅行,每個縣市都有忠烈祠,想不到香港也曾經有一個忠烈祠,那就是香港普賢佛院。香港普賢佛院本來是抗戰時期,北平雍和宮高僧吐登利嘛上師避難香港時建立的寺院…
論盡省港澳 - 傅立言
2017年,上環皇后大道西一間舊樓單位售出,本來是平常不過的一件事,結果卻有大量「古董」從單位搬出棄於街邊的垃圾貨斗,原來單位舊址是有百年歷史的雷鳴春精補精藥行舊址…
論盡省港澳 - 傅立言
香港在二戰日本軍事統治下的農曆新年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到網路研究有幾「繽紛」,至於重光初期又如何呢?從這張奇怪的報道可知一二。 大家或者不解這張手抄稿是什麼東西?這其實是一本雜誌…
論盡省港澳 - 傅立言
記得上年年頭,小弟參觀利物浦一間私人交通博物館,該館震館之寶是一架雙層電車,當時國際仍未普及「開關旅遊」。博物館工作人員見到小編一副亞洲人面孔,好奇一問,知道小弟從香港來,馬上興奮地說…
論盡省港澳 - 傅立言
(逢三)
民國廿一年(1932),中華民國之東北海軍艦隊爆發兵變,一代海軍名將沈鴻烈被部下凌霄囚禁在青島嶗山,史稱「嶗山事件」。後來同為東北系之軍官團組織敢死隊解圍,其中一人是跟著沈鴻烈出生入死的姜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