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地圖,一個遺憾
地圖有那麼重要嗎?當然有。用誰的眼光看一塊土地,出來的地圖便不一樣。針鋒相對各方最少總有一方在現實上不能擁用某土地,所以便要在地圖上大大力插旗,還要整治不盡力擁護插旗的任何人。事實上,英治時期的香港學校,會同時讀到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版本的中國地圖,像今次出事的中國歷史課本,其出版社現代教育研究社一開始時立場是親台的,所以其出版課本中的當代中國地圖會看到綏遠、察哈爾、北平,以及1945年東北新設的安東、松江、合江等省。筆者讀中學時,中史課本還有一章專講台灣史,可以讀到「十大建設」。
隨着九七來臨,要在香港生存,便必須妥協。「回歸」後幾個月,教籌局(後易名教育局)發出「課本評審小組修訂課本的基本原則」,規定各種政治正確的稱謂,「中華民國史地觀」在香港教育界便成為歷史。
中國向有「左圖右史」的傳統,歷史是時、地、人三者的互動,治史者必須掌握地圖資訊,以窺歷史之全豹。筆者離港前的一個遺憾,是未能抽空到專門出版香港地圖的通用圖書公司參觀其舊版香港地圖展覽,好在我手頭上仍有一些基本的地圖資料,最喜歡的是政府新聞處1992年出版的《Mapping Hong Kong香港地圖繪製史》,由清朝到回歸前夕的香港地圖都包括在內。這是一本大書,31cm x 43cm,當年購買時大概港幣五百元,現在已經絕版,在Amazon最便宜也要賣到430英鎊(即4300港元)。香港各大公共圖書館均有收藏,推薦大家讀讀,不啻為另類香港史。
圖片由作者提供
公民講場 - 楊穎宇
(逢四)
我與紅歌有一段緣,今次借此談自己和香港的歷史。移民來英,香港基本上所有書籍雜物都運來了,但有兩樣除外:一千多個舊火柴盒,以及家父遺留下來的一批黑膠唱片。這批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