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鼓的成功 – 看香港文化如何走?》(中)
我想與外國朋友相處過,多少都被詢問過「Do you know Kung Fu / Jacky Chan / Bruce Lee?」不得不承認當年香港電影的產量及發行量世界風行,就算是我身邊的非洲鼓手兒時也在戲院經常看成龍電影,而且與外號「三毛」的洪金寶一同拍攝的功夫笑片,似乎亦相當受歡迎。
事實上,外國人對香港文化產業的認識大多停留在90年代,周潤發、周星馳、四大天王* 等可能是最後的印象,加上其他亞洲國家流行文化興起,特別是南韓政府由80年代末積極策劃的由電子科技帶動到網絡遊戲,及至大受歡迎的影視及音樂事業,風靡全球,香港還有立足之地嗎?
若果以此作為分界線,香港的流行文化發展大概比世界領先的,足足遲了30年。即使內心有多懷念當日的光輝,過去的已經過去,與其抱殘守缺,倒不如認清事實,重新起步。
世界在變,香港人離散各地,香港文化也在不停轉變。上一代文化人很常定義香港是一個流離的族群,筆者對此實在不以為然,有更好選擇,無人會主動離開。
可是,如今香港人再次散落世界各地,有什麼共同認知連繫著我們,讓我們引以為傲,這一點或許是問題核心。
*註一:四大天王包括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四人各具風格,是當年炙手可熱的歌星
圖片由作者提供
隨風集 - 梁銘誌
早陣子,見到有戲院有香港電影上映,還要在步行距離內看到,方便到不能拒絕,立即買票入場。
那時候,《填詞L》遑論在金像奬得奬,票房收入也極為掙扎,純粹以自資小本電影為宣傳主軸,一句對白:「呢度係懲罰夢想既地方」,更令人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