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平台講香港人話
五月三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得知全新英文網路雜誌《香港人》(The Hong Konger)正式上線,開心得像收到禮物。
The Hong Konger很多作者是熟悉的名字,如Steve Vines、IIaria Maria Sala、Kris Cheng、Pat Yiu、William Yang,常在本地和外國傳媒看見,曾細讀其文章,是有是專業水平的記者(看官,現在幾多在號稱新聞機構工作的「記者」,實質做宣傳機器或國安工作),其他作者的文章也是言之有物,尤其喜見多文章講香港文化,涉及飲食、電影、廣東話等。
二零二零年後,獨立網媒加強實力採訪,有心的香港記者各自成立網媒,數年來有多篇高水平報道和香港人訪談,我佩服他們在資源緊絀的情況仍有出色表現,但其佳作未廣為人知,影響(impact)大打折扣,我認為最急需將之翻譯為外語,令香港特區政府的表現更廣為人知,讓官員和議員的成績和智力在國際傳頌。香港僅有一間嚴肅英文網媒Hong Kong Free Press,但規模小,報道範圍有限,關心香港的外媒又只在重大新聞才出擊。
香港要繼續在國際視野內,就一定要不停揚聲,才被看見,不然外國人只會透過政權「認可的傳媒」來認識香港,那是扭曲、片面的故事。The Hong Konger填補了一個洞,「香港」不限於一個地方,而是超越地域概念,平台作者和香港有各式各樣的關係,他們用香港人視角,向全球關心香港的人解說香港政治、商業、文化和生活,亦能連結流散各地的香港人。
香港人的國際性是世上罕有,光是懂中英文和中西/ /東西文化,已難有其他地方媲美。眾多居港多年的外國人自視為香港人,香港人的國際性,他們居功不少,即使離開了,感情不減,香港人需要這些助力。
在國際政治,話語權極重要。國際、多樣,是流散香港人的特質及資產,我們的經歷、我們的故事,要由我們自己說,能用愈多不同語言說愈好,這是不能停的國際線。
圖片由作者提供
風無定向 - 張少貞
(逢四)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快三年,軍力明顯轉弱,否則不會需要北韓派出軍人助戰;若非獲「友誼無上限」的兄弟在物資、技術、財力等方面力撐,早已乏力的俄羅斯不能繼續兇殘;近期像狗入窮巷,除了威嚇用核武,還襲擊烏克蘭能源建施,唯恐烏克蘭人的冬天不夠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