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廟街尋著慈悲


有事去佐敦,於是趁機看看香港特區政府鼎力炮製的廟街夜市是甚麼,看YouTube片不如親自去一趟。

起點是廟街和佐敦道接壤的牌樓,即外國唐人街常見那款,那兒放著當舖的繽紛標記。(孤陋寡聞,廟街特別多當舖?) 原來只有二十二檔小食,佔廟街一小截,檔口一式一樣,(當局及廟街商會口中的整潔、美觀嗎?) 魚蛋、燒賣、煎釀三寶等對香港人熟口熟面,至於巴基斯坦、土耳其食物,油麻地佐敦本身是尼泊爾人和巴基斯坦人聚居地,南亞及伊斯蘭食店和商舖比比皆是,犯不著去廟街夜市品嚐﹔最近我還發現有西藏食店。對遊客來說,在短短一截街道有多款食品選擇,確是方便;我較重視質素,何況那些小食檔收費不算便宜,既然不肯定是否物美,我寧願找有意思的,令我的錢花得有意義。

和官方夜市隔一個街口,是廟街191號「慈悲香港食堂」(MercyHK Canteen),由「廟街神父」胡頌恆(John Wotherspoon)創辦,聘用更生人士,包括已戒毒者。光顧那天,神父放假,我看店內張貼的訪問,神父說慈悲食堂點心供應商本身有供應五星級酒店,那麼在慈悲以二十多元享受五星級酒店點心,十分超值,盅頭飯更只是二十五元。我點了蝦餃和牛肉球,蝦餃皮薄晶瑩,過關,屬於饀料的蝦肉,味道有點怪,但不是變壞。牛肉球向來不是我最喜愛的點心,但聞說坊間是以粉居多,於是我想看看慈悲牛肉球和坊間有沒有差異。我不是食家,覺得牛肉球絕對過關。

店內播著悠揚宗教音樂,我在傍晚光顧,是唯一客人,靜靜享受廟街綠洲,真箇感受了慈悲;店內不時有新點心,可問店員推介。慈悲食堂營業至十時,店員說,所謂廟街夜市並沒有增加他們的顧客。我已列此店為我佐敦油麻地點心首選。

著名的方太糕品舖剛巧在慈悲食堂對面,傍晚時份的人龍長得要派籌,幸好這間家庭式舖頭的員工有耐性。我已試過多款糕點,芝蔴糕仍是首選,砵仔糕和紅豆糕也是心水,下次光顧,會買芝蔴卷試試。

我一個人在外覓食,只光顧三類:良心良知店、社企和街坊店。香港人要善用消費力。

(圖) 慈悲食堂在方太糕品對面,來廟街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張少貞攝)

 

圖片由作者提供

 

Previous articles

Previous
Previous

從公民社會看駕駛態度

Next
Next

Discriminate logic 歧視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