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斯和碧咸墮進港式泥沼


「將一場本來是萬眾歡騰的盛事變成笑話,連累球王美斯和萬人迷碧咸遭幾萬人狂噓,全世界恐怕只有香港這片泥沼才會發生。」在網上見到這麼一句的評論,我覺得可以概括地總結今次 Tatlerxfest 的災難。 入正題之前,先戴上頭盔。首先,我不是球迷。其次,以下的觀察和分析,只是基於不同渠道的消息,當中亦有些可能是各方帶風向刻意發放的資訊。 

政府的即時反應,是要求主辦方對球迷作出交代,這明顯是將責任完全推卸到 Tatler Asia 。平情而論,假如單獨地針對美斯沒有落場這一點,政府的確也沒有錯;已經提供了贊助,其餘的,就是主辦方的責任。 

但也有心水清的評論人提出,「 M 」品牌的配對撥款,經由「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向政府提出建議;究竟他們最初審批這宗盛事的時候,有沒有盡他們的責任去提出問題?又或者,這些公職的人,個個都覺得自己只是義務性質,所以沒有理由要太過認真?其實香港那麼多不同的公職,只有兩個功能: 一,讓想攀附結交有錢人的政工作者有多一個身份,多一個理由; 二,讓那些憑投胎而坐擁天文數字家產的二世祖,顯得自己對社會有點貢獻。 

至於這些委員對於監察施政和提供意見,既沒有亦不可能有任何實際作用。基本上,政府就像一個沒有上鎖的夾萬,只要懂得門路,就可以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今次鬧劇亦不例外;大家見到是失望的球迷,表面上很憤怒的政府官員,但是我卻見到達官貴人在貴賓廂與國際巨星近距離接觸,主辦單位也袋袋平安。 

本來,只要沒有甚麼差錯,結果也是大同小異的。主辦單位賺到一大筆,權貴也用別人的錢去開心地渡過一個愉快的周末。假如大家仍然未認清社會的本相,這次其實是一個上佳的教學案例。 

說到這裡,要入正題,講講 Tatler 這間公司。

雖然我過去也在傳媒業打過滾,但個人對那些賣名牌時尚產品內容的雜誌和媒體接觸不多。畢竟當年我們走的是群眾路線,對小眾的媒體興趣不大。印象中,Tatler 就象那些公子哥兒千金小姐的紙本 instagram ;讓他們可以在「舒適區」裡面享受見報的樂趣,滿足連錢都買不到的虛榮。 

一家這樣的媒體,怎麼會搞起體育盛事? 

碧咸和那隊粉紅色球衣的邁阿密國際,在球迷眼中就只是一隊球隊,但是在傳媒人眼中,就是廣告合約和轉播權收入。碧咸自己已經是生招牌,將美斯也羅致在旗下,當然也是商業計算。雖然足球在美國並不是最賺錢的體育競賽項目,但不要忘記兩件事: 

一,未來在美國只會越來越多拉美族裔人口,而足球是他們喜歡的;選邁阿密落戶組班,當然也不是隨便的。在美國最富有的拉美裔,很多都是居住在佛羅里達州。 

二,美國有最完善的配套,可以讓任何文體藝都變成賺錢的事業。我也不知道是碧咸好眼光,還是他的商業團隊夠專業。總之,他選擇在美國組隊,是很妙的,而將他和國際邁阿密結合在一起,又是一個商學院案例精選。所以,他們這隊足球界的粉紅救兵,不但想在美國殺出一條生路,也同時為自己這隊球隊以及美職聯,打進其他市場,尤其是亞洲。 

有消息指,其實邁阿密國際本來是想到中國大陸和日本,但由於中國大陸的批文發不下來,才退而求其次選了香港。 

假如這樣去理解就對了;人家只是想要那十幾億人的大市場,香港是次選,是沒有選擇之下的妥協。以後這種事情還會繼續發生。 至於香港政府,自從 2004 年,無錯,是董建華時代,就已經常常要盛事盛事盛事。那當然不是甚麼經濟和發展旅遊,而是神奇國度的大外宣,是北京交予特區政府的任務。 

神奇國度的小粉紅、藍朋友,經常叫人要多點到中國大陸親身體驗強國堀起,似乎在國家政策層面,也將文體藝旅遊變成「武器」;對內則是民族主義的工程,對外就是軟實力和民間外交。 

大家記住了,香港每個政策局都是對應北京所發下的任務,而不是出於香港自身的內部需求;這是自 1997 年 7 月 1 日之後的常態。 

坦白說,假如以上分析是切合到國情的話,特區政府請外援去搞盛事,並不完全是北京想要的,但橫豎香港仍然是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偶爾搞幾個國際盛事也無傷大雅,聊勝於無。但北京應該是要一些真正由香港自主經營開發出來的盛事,而那麼多年,就只得那個七欖。 

香港對盛事的執迷,以及衍生出來「搵著數」的尋租者,其實早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利益集團。記得十幾年前已經認識了一些走這條門路搵食的人,所以見到這幾年政府的進退失據,感受就更加深刻。 至於 Tatler Asia ,印象中與體育完全沾不上邊,但邁阿密國際的粉紅色隊衣,碧咸和他的辣妹老婆的花邊新聞,倒是跟 Tatler 的氣息脈搏非常地接近。 

香港沒有純粹的體育,滲入了政治任務、少數人利益和群眾狂熱,一切又彷彿合情合理。

 

圖片由作者提供

Previous
Previous

英國2024減價攻略

Next
Next

省港電車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