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2006年的10月一位被稱為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文膽」的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先生就發表了一篇引起轟動的文章。文章題為《民主是個好東西》,全篇只有一千八百字,「民主」一詞竟然出現了六十四次!不過整篇對「民主」讚不絕口,卻始終說不出這「好東西」是什麼東西,最後作者總結說:
「我們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於我們來說,民主更是一個好東西,也更加必不可少。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說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最近胡錦濤主席又進而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當然,我們正在建設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吸取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包括民主政治方面的優秀成果;但另一方面,我們不照搬國外的政治模式。我們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必須密切結合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現實條件。只有這樣,中國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實。」
你看懂了沒有?我就沒有。
這個命名亂象,追源溯始,要回到十九世紀中葉之後,中日兩國差不多同時門戶開放,吸納了大量西方的學術、文化及政治理論,同時必須翻譯很多在本土語言找不到的專有或學術名詞,不過日本就比中國進取兼聰明,以其漢化的根底,竟然青出於藍勝於藍,很多時借用中國古籍中差可類比的名詞或以漢字自創一些典雅的新詞去演繹這些西方概念,例如人民、服務、圖書館、共產主義、哲學、世界、民主、病毒、藝術、社會主義、革命、科學、電話、科學、社會、社會學經濟、警察、雜誌、幹部等等,不說不知,都是東洋的發明,正確名稱是「和製漢詞」,不過很快就被中國知識界吸收「內化」(internalise),在中文寫作中普及,迅速流行流行起來。其中像「社會學」一詞,甚至把嚴復自創的原有中文翻譯「群學」也取代了。
圖1: 2006年發表《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的中共「文膽」、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政治學教授俞可平。